废矿物油及含矿物油废物无害化处理项目

   2018-01-13 0
项目名称:废矿物油及含矿物油废物无害化处理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大庆油田水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第七采油厂第二油矿九号站污油泥暂存点

建设规模:10000t/a含油污泥处理装置

项目总投资:100万元

劳动定员:10人

年运行时间:每日工作15h,年运行340d

1.2工程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

表1  工程组成一览表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备注
主体
工程
污油泥处理装置
新建2t/h含油污泥处理装置,处理规模10000t/a。包括热解析炉、分气包、冷凝器、重质油罐、轻质油罐等。
新建
储运
工程
污油泥暂存池
污油泥暂存池依托租用场地现有含油污泥池,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葡萄花含油污泥处理站将其中一个含油污泥池租给大庆油田水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使用,油泥池外形尺寸:50m×50m×4m,油泥池有效容积:5000m³
依托租用场地现有含油污泥暂存池,大庆油田水务工程技术有限负责运行维护及管理
重质油罐
直径0.8,长5m,容积7.5m3。产生的重质油进入装置区的重质油罐,经管抽至运输车辆,与轻质油一同拉运至采油七厂葡萄花第二联合站处置。
一同拉运至采油七厂葡萄花第二联合站处置
轻质油罐
直径1.5,长4m,容积7m3。产生轻质油进入装置区的轻质油罐,经管抽至运输车辆,与重质油一同拉运至采油七厂葡萄花第二联合站处置。
公用
工程
供电
从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葡萄花含油污泥处理站电线杆引至本项目
依托
给水
生产用水取自本项目西北处自打20m深潜水井,生活用水外购,按照每人80L/d,劳动定员10人,生活用水量为0.8m3/d。
依托
排水
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废水年排放量217.6 m3/a,0.64m3/d,通过污水管线汇集到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排涝站,然后进入大同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库里泡。
委托处理
供热
本项目办公区采用电热供暖。
天然气通过4个燃枪向热解析炉供应,每个枪用天然气20 m3/h,燃气量80m3/h,工作时长为15h/d,运行340d,排气筒高度为12m,内径0.4m。天然气含硫率60mg/m3,天然气来源于采油七厂干气管网。
工艺产生的不凝气经3个油气燃烧器燃烧后经12m高排气筒排放。
新建
环保
工程
废水处理工程
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废水通过污水管线汇集到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排涝站,然后进入大同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库里泡。
委托处理
项目初期雨水一次最大量为162.84m3,初期雨水排入企业在现有含油污泥暂存池内改造建设一座有效容积为165m3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初期雨水泵入含油污泥暂存池后进入含油污泥处理装置处理。
新建
废气处理工程
热解析炉热源为清洁能源天然气,采用12m高排气筒直排;
新建
本项目重质油储罐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量为0.000092t/a,对管线的吹扫接头不使用时均用管帽堵死,防止气体泄漏。同时加强管理,定期巡检,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本项生产过程中不凝气体产生量236.33t/a,进入油气燃烧器燃烧后经12m高排气筒排放。
油泥热解炉卸料扬尘产生量为534.91t/a经雾化塔喷淋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排放量为5.34t/a;喷淋塔效率为90%。
噪声治理工程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包括泵等,源强在80~85dB(A)。采用隔音罩与弹性接头进行隔音减震。
新建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
热解析残渣排放量为2431.41t/a,每日清理,本项目不设置堆场,由车辆输送至采油七厂葡萄花第二联合站处置用作垫井场和通井路。
新建
油泥热解炉卸料扬尘经雾化塔喷淋处理后在雾化塔水箱内形成底泥,底泥排放量为481.42t/a。定期清理,排入污油泥暂存池后与其它物料一起再次进入热解析炉处置。
新建
重质油罐底泥排放量为4.46t/a。定期清理,排入污油泥暂存池后与其它物料一起再次进入热解析炉处置。
轻质油罐底泥排放量为4.97t/a。定期清理,排入污油泥暂存池后与其它物料一起再次进入热解析炉处置。
水封箱底泥排放量为20.40t/a。定期清理,排入污油泥暂存池后与其它物料一起再次进入热解析炉处置。
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定期巡检,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对生产装置的阀门、法兰、机泵、压缩机、开口阀等经常存在物料泄露的地方,进行定期巡检,筛查出发生泄露的位置,确认泄露的设备,安排人员进行维修和更换,通过修理降低无组织排放。
新建
地下水防治工程
本评价通过设置5口监测井对租用的污油泥暂存池进行监控,试运行期间对5口监测井每周进行石油类监测,通过五口井监测值随时间变化情况,并与本报告现状值进行比对,如发现数据异常增大,需对污油泥储池进行防渗改造与检测并留存相关的影像资料与防渗工程的监理报告。
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控制。将装置区和含油污泥暂存池划分为一般污染防渗区和重点污染防渗区两个类型区,一般污染防治区防渗层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1.5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重点污染防治区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6.0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布设5个跟踪监测井。
改造
事故储池
发生事故时,事故废水送入排入企业在现有含油污泥暂存池中改造建设有效容积为300m3的事故池。
新建


QQ图片20180113111031

 
 
更多>项目
推荐
网站首页  |  再生油网  |  咨询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